在刚刚过去的 7 月,理想汽车交付量仅为 30731 辆,同比下滑幅度高达 40%,理想的排名也出现了明显下滑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问界汽车在 7 月延续了此前的良好增长态势,销量持续攀升,这一反一正的销量走势,不禁让人深思,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,问界究竟凭借什么实现逆势上扬,而理想又为何遭遇滑铁卢。
理想汽车曾经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,抓住了二孩政策放开后的家庭出行需求这一红利期,通过打造"奶爸车"形象,迅速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然而时过境迁,随着二孩政策红利的逐渐消退,国内新生人口数量持续走低,理想汽车的核心目标客户群体 —— 二孩或多孩家庭数量大幅减少,这使得其市场根基受到了严重动摇。与此同时,理想汽车产品同质化问题也日益凸显,旗下多款车型在核心功能与定位上高度相似,缺乏足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。过于单一的产品布局,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,显得愈发脆弱。
反观问界,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。7 月,问界系列全系共计交付 40753 辆,继此前再度破 4 万,持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。其中,全新问界 M8 交付突破 6 万辆,成为了 40 万价位的销冠选手。问界能够实现销量的逆势增长,与其精准的市场布局和产品定位密不可分。问界通过覆盖三大价格带,精准卡位家庭市场,同时,其产品具备"宜商宜家"的特性,这极大地拓宽了受众群体。无论是年轻的科技爱好者,还是年长的商务人士,都能在问界的产品中找到契合自身需求的车型。例如,在一些高端商务场合,问界 M9 凭借其豪华的配置和大气的外观,足以彰显车主的身份与品味;而在家庭出行场景中,其宽敞舒适的内部空间、丰富的智能配置,又能为家庭成员带来极致的出行体验。相比之下,理想"奶爸车"的形象虽然深入人心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品牌的受众范围,导致商务属性缺失,难以吸引到那些对车辆有商务用途需求的消费者。
在技术研发和品牌背书方面,问界也具备一定优势。问界有华为作为强大的技术后盾,在智能驾驶、车机互联等核心技术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实力。华为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研发能力,为问界汽车注入了强大的竞争力,让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充满信心。反观理想,在技术层面缺乏足够的护城河,其曾经引以为傲的"冰箱彩电大沙发"等特色配置,在竞争对手的不断模仿和超越下,已逐渐失去了差异化优势。而且,近期理想汽车在营销方面的一些争议事件,如理想 i8 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风波,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,反而引发了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质疑,对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。
曾经的政策红利窗口已逐渐关闭。如今的理想汽车,正从依赖特定市场红利的增长阶段,回归到需要依靠产品实力、技术创新和品牌韧性参与市场竞争的"真实赛道",直面行业竞争的本质考验。
指南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